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正文

〖中国教育报〗为美丽梦想发力

2013年11月11日 14:27  点击量:

    通讯员 侯庆 徐妤函
    从初次接触舞台进入“模特班”学习,到不久前斩获“2013上海国际模特大赛”冠军,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表演专业的大二学生刘阳琳,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由舞台菜鸟向明日之星的转变。3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先后走出12位全国服装设计及表演类冠军,400余名设计大赛获奖准设计师,被誉为“美丽梦工厂”。这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是如何走上国际舞台,实现了美丽梦想?
     “造星”基础——“魔鬼训练”不含糊
    “模特班”实行的是“个性化培养环境、多样化培养模式”。近几年,随着该班名气越来越大,成了报考热门。2013年,服装表演专业计划招生66名,共有近千人报考,录取率不足6%。
    有幸进入该班的学生,美丽背后却并不轻松。“模特班”实行小班教学,形体训练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拿出你们平时逛街试衣服的自信出来,舞台上我就是女王!”“模特班”总教头尹敏教授在台下竭力让她们保持自信,纠正她们的姿态和步调,时不时还亲自带头走上几个来回。
    表演专业学生肖玮强每天要练的基本功就是“靠墙站”,他把双腿并拢,中间夹一张纸,吸气提臀,稳稳地靠在身后门板上。“为了把双腿变得更直,这种训练一般每天练一个小时,如果练习时纸落地,再加15分钟。”肖玮强说。
    表演专业学生在学好服装表演、舞蹈基础、形体训练等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学习设计、美学、编导、文艺等非专业课程。张文辉、朱雯等该校顶尖设计师的工作室里,“模特班”的学生与设计专业学生一同受到严格要求。
     “造星”途径——在社会大课堂中以赛促学
    自迈入大学起,“模特班”的学生就在时刻等待着各种比赛。获得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冠军,该校服表专业学生庞盼盼说,“参赛更像考试,是对学校所学知识的综合考评。”
    去年,中国国际时装周首次开设大学生服装设计展演专场,刘阳琳也正是在这次时装周上受到了国内知名设计师祁刚的青睐,不仅给予他专业指导,甚至邀请刘阳琳去参加他的时装周。
    学校与新丝路模特公司等众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每年有近70名学生组团征战新丝路模特大赛,占全校表演专业总人数的60%以上。
    除了在比赛中学习专业知识,“模特班”的学生由于更早接触社会,危机意识也愈发强烈。
    钟阳阳在校时就已签约新丝路模特公司,在北京工作。“有时会感觉所学的知识不够用,需要充电。”钟阳阳选修了服装设计和艺术美学,为的是增强对服装的感悟。
    第50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冠军、服表专业学生袁思怡,对外语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因为大部分选手都用英语交流,她和选手的交流相对困难。“经历是一位良师,没有这次参赛,我可能永远不会去好好学习外语。”袁思怡坦言。
     “造星”载体——“美在纺大”的大学文化
    纺大校园里,人行道两旁的树干上被艺术学院学子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花毛衣,一群行为艺术的爱好者分散于四周扮演着“活体雕塑”,还有三三两两背着单反拍摄微电影的学生。
    纺大校区常有一群七、八十岁的教职工肩并肩走着“猫步”,几位头发花白的退休教师凑在一起唱着《沙家浜》选段,师生自编、自导的电影《霓裳曲》,演员都是在校学生,冠军模特悉数亮相。
    张文辉、朱雯老师的作品先后亮相巴黎时装周,在作品中彰显“东方元素”,使东方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服饰上显露无遗。
    “如果仅仅是表演、外型,并不能支撑模特班‘造星’,还需要纺织服装学科的支撑。鲜明的纺织服装特色和突出的艺术设计优势,为学校引领时尚艺术之美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该校党委书记尚钢介绍。

上一条:“美在纺大”获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下一条:我校举办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

关闭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光明网 | 理论网

Copyright @ 2011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邮箱:xcb@w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