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 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 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推动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 质特征,没有一流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高等学校。十六大和全国人才 工作会议是我们党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全面推进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性盛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应高举邓小平理 论的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一 根本任务,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党建促团建,以党风带校风。
面对当前个性化、人 本化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所呈现出的新的特点 ,高校必须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工作中把握方向、明确定位,着眼于三 个出发点。
一、 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1、加强党的基本知 识教育,树立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 助手和后备军,要长期坚持向团员青年传播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让他们了解党,热爱党,自觉的成为党的追随者。在新时期还要坚持用 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通 过思想交流、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党的伟大和 温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充分认识到党确实是全国各族人民利 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事业与青年学生的成长进步是紧密相联的,党的命运与大 学生自己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把中国人民带上幸福、富强的 道路。同时要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党内少数党 员失去党性,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丑恶行径,同时又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党 惩治腐败、整顿作风的实际行为和决心。实事求是的分析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 问题和困难,而又要看到这些问题和困难是暂时的,党是有能力、有信心加以 解决的,要让他们分清是非、分清轻重,辨证地看待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树立 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党分忧,刻苦学习,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 而努力奋斗。
2、注重工作中的创新,宽领域、多角度
创新是学生党建工作 的永恒话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 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 、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 作的全面创新(如: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的开展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型党课是以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基本内容 ,结合党员教育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的,围绕一 个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阐明一个正确观点,有别于领导、专家一言堂 讲课的一种党员群众自我教育的形式。具有时间短、事例实、参与广的特点。 在准备阶段,组织者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筛选主题、确定内容。让所有参与 者都知道党课教育的主题,并做好发言和应答准备。组织者可采用党史知识竞 答的方式,也可以从中确定重点发言对象,让他们事先选材,准备好发言内容 。在实施阶段,主持人点明主题,引导发言,串连内容,充分调动每个参与者 的积极性。实施中可以重点发言,进行总结以及相互补充相结合,也可以各抒 己见与归纳提炼相结合。达到综合归总深入浅出地阐明主题的目的。
党支部可以把“微型党课”与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 支部上的“微型党课”,理论联系实际,从党员自身的经历,身边 发生的事来阐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党员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在理想信念受 到冲击的情况下,更加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以人为本,注重 情感教育
情感教 育的目标一定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长期以来,人们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把情与理看做是互相对应的。始终将情感教育作为 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手段,因而情感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次要的地位。是服务于 知识、技能、智能为主要内容的认知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 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情感丰富,情绪体验深刻、细腻,同时,他们的情绪还不 够稳定,容易激动、急躁,生活中感情用事现象很多。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 还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常常将激烈的情感压抑在心里,从而导致心里 上的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因此,情感教育必须 打破传统,体现以人为本,抓住大学生稳定和波动并存,表现欲强和含蓄内隐 并存等情感特征,注意培养与发展他们高尚的精神需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 情感,帮助他们克服各种消极的情感。如开展心理影片展、心理健康书籍展、 网上心理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指导大学生自觉调节自己的情绪, 养成积极愉快的心境,帮助大学生适当控制不适宜的情感以及对情绪的合理宣 泄,使他们“心有所持,情有所倚”。
三、以德为先,加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把握规律,辨证 决策
邓小平认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又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邓小平指出我们建 设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 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抓住了这一 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正确方向。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德为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首先是思想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 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世界观和理想信念问题,应以这个根本建设指导,带动、促进 其他建设。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武装学生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学生,引导大家抓住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决两个认识——正确认 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前途。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 的精髓,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确立自己科学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要求上进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注重理论联 系实际,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 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 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高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新的文 化的诞生地,高校的校园文化,既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及其相应的社会主导 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开展一系列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活动有助于净化校园空气,倡导校园文明,引导学生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从而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在科教兴国,大力实 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三下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 社会,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现行的基本国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深入群众,扎根基层,有利于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与群众相结合,有利于 打破青年学生清高和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学以致用,有利于发挥青年学生的 知识优势,在参与改革,施展才华中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加快成才进度。作为高等院校就要主动为青年创造条件,提供途径,使广大 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帮助他们解 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扬长避短,进一步改善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增强他们的 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就要不断提高完善社会实 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成为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努力实现“四个统一”的有效载体,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