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教师的职责应如何界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欧进萍)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 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于教师的 溢美之词不胜枚举。那么,教师的职责,尤其是现代大学教师的职责又应该如 何界定呢?
大学教师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履行者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 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这是我 们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凝聚的最基本的共识。
大学首先是一个教育 机构,培养人才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体现着大学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 大学作为一个自由追求学问、探索真理的场所,肩负着创造知识、推动人类进 步的使命。同时,大学作为一个知识和人才密集的社会机构,也承担着服务社 会、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但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并 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更不是隔离开来、各自独立的关系。人才培养是中心,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围绕或服务于人才培养。因此,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工作 ,都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指向,这是大学的根本秩序,也是教师职业的固有逻 辑。
教书育人是 教师的基本职责,这是由大学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天经地义。但是,如同大 学的职能不是单一的一样,教师的职责也不是单一的,不过,我们必须要明确 ,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多项工作任务之中,教书育人居于基础性和主导性 的地位,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一条主线。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 是必须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在统一。探索科学前沿、承担科研任务,是 教师带领学生探求真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非单一的、 孤立的目的和追求。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相得益彰。
关 于社会服务,我始终认为,一所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和服务是输送更多的优 秀人才。大学的社会服务要主动探索和承担大学适合、擅长并富有先导性的服 务任务。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通过与企业建立产 学研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动企业的创新实体建设 是研究型大学现阶段的重要社会责任。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不可能同 时承担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重任务,不可能替代企业的创新实体作用。目 前这种社会角色处理不当、社会分工不很明晰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牵制着大学 及大学教师真正沉下心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上。我 们建立技术研究开发院,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新体制、新机制较好 地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教师应 成为师道尊严的光荣捍卫者
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 的光辉的职业。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得益于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教 师所指引的方向、鼓励的话语,很有可能成为我们一生的前进方向与动力。那 些在我们记忆中留下美好印象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很好地诠释了师道 应有的尊严。
《 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师道尊严是尊师重教的社会教化的基础,全面、深刻 地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 教书育人职业的自尊。教师应该从内心认同自己的职业,并用自己的敬业精神 和乐业行动去珍惜和维护它的崇高和神圣。二是来自教师群体之外,特别是社 会(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对教师传授的知识、 道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的敬重。在师道尊严内涵的两个方面中,自 尊是前提和基础,体现了大学教师对自我角色的认同和责任担当。只有在自尊 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保持一份责任、一份操守,才能让大学教师这一称谓真正 获得社会敬意。
捍卫师道应有的尊严要靠教师内在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有一大批老教师在学识和人格修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渊博的学识 、高尚的师德都曾给予我们熏陶和震撼。但是,现在这批老教师已经陆续离开 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加之“文革”形成的人才断层,我们年轻一辈 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努力学习、感悟和提高。
学识的魅力,要靠刻 苦钻研、严谨笃学来达到。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成为合格教 育者,必须终身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必须崇尚科学、创新知识、勇攀 高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勉励师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 “求知问真,追求卓越;修身悟道,引领未来”,不仅仅是对学生 的要求和鼓励,同时也是我们全体教师的自勉和追求。
学识的魅力,不仅是 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彰显,只有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积淀深厚 的学识素养和文化素养,两者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真正具有学识魅力的教师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中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和文化底 蕴先天不足的弱点,加上学科和专业划分过细,我们的文化视域有些狭窄,这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科学研究的视野。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那么什么是创新的灵魂呢?我认为是想象力,是思想。广大教师,特别是中 青年教师,只有站在人类科学和文化巨人的肩膀上,才可能有恢宏的视野、开 阔的胸襟和创新的灵感。一切有志于成为大师的大学教师,都应该努力使自己 成为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问家。
教师的魅力是德才兼 备的升华,来源于对于学生的博大爱心、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来源于渊博的学 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从不满足的执著精神。教师是学生最大的教育环境,好 的教师对待学生就如同对待自己一样,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最终做到师生 同心,情感和谐,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大学教师应 成为大学精神的忠诚守护者
大学应始终保持一种 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大学要成为优秀人才成长的殿堂,就必须确立自己的 精神和营造高尚的精神氛围,使人身在其中能有所感悟,以至实现个人整体的 超越与全面发展。
教师是大学精神的主 要承载者、守护者与传承者。大学精神首先是大学学人的精神,作为教师,传 道是第一位的,这个“道”,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要把大学之 道——大学精神传给学生,让具有大学精神的学生去引领社会、 引领未来。
大学 是社会进步奔流不息的推动力量,大学也是社会精神的平衡器。我非常欣赏吴 刚先生的话,大学应该是社会精神的一个平衡器:“当社会趋于功利时 ,大学倡导高尚精神;当社会趋于平庸时,大学追求卓越文化;当社会流于空 谈时,大学鼓励求实创造;当社会失去规范时,大学力求匡扶正义;当社会失 去公正时,大学重建民主意识……”大学的固守、适应与超越 伴随着大学精神,特别包括大学教师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升华。因此,大学, 特别是大学教师要始终不渝地以自由探究的精神、敢于批判的勇气引领社会的 精神和文化,坚持学术研究和教育行为的规范与纯洁,坚守学术道德,在喧嚣 的市场活动中始终发挥平衡器甚至航标灯的作用。
一所大学的声望,归 根到底是学术的声望;一所大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学术的发展;一所大学的 魅力,归根到底是大师的魅力。但是近年来,受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学 人从灵魂深处放弃了守护大学精神的使命,学术道德缺失,学术不端行为时常 见诸报端,不能不令我们警醒并引以为戒。大学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升华,除 了立足于大学外部、内部制度的革新与环境支撑外,还要以最根本的“ 人”的要素为内生动力,要依靠广大教师,通过制度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内外兼修,来实现大学之大、师之为师。
做一个承载大学精神 的大学教师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追求。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国运兴 衰系于教育。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大学;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 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们必须要凭着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 道义和理想精神,凭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种强烈忧患意识,凭着大学教师 的光荣使命来做好这份工作、尽好这份职责。我们要通过传道、授业、解惑, 以及思考、探索和实践,点燃和升华学生的梦想,照亮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 梦想插上强劲的翅膀,把大学的荣光照耀在千万学子身上,从而使我们培养的 学生成为大学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服务于社会、建设好祖国、幸福地生活 ,同时使培养的学生还要时常有谋划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冲动、激情和追求。( 中国教育报 2009年1月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