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
位置: 首页 > 正文
纺大精神解读之三:杨洪林教授谈武汉纺织大学精神
时间:2018年09月26日 08:56
点击量:

何谓大学精神?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最核心、最本质、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一所大学独有的精、气、神。它是透过该大学的各种表象对其本质的深刻把握,是总揽该大学的外延对其内涵根本属性的聚焦统摄,是通过该大学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其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蕴含着一般大学的共性而彰显出的独特个性,是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武汉纺织大学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寻常看得见,处处露峥嵘的精、气、神,是其屹立于高校之林的价值所在,是其卓立于当今社会的根本依凭。这就是:“自强不息、经天纬地”。

一、扬中华魂、育经纬人的传承精神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上经·乾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是说为人处世之道,应效法“天道”阳刚劲健、积极进取、永不懈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高度概括、凝练表达,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精髓,是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健康心智的表征。梁启超先生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

“经天纬地”作为成语有其演进发展过程。经纬的本义是指织物,许慎《说文解字》“经”:织也,从系坙声;“纬”:網丝也,从系方声。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又指道路,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引申为常道,《国语·周语下》:“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又引申为治理,《淮南子·要略》“以经纬治道,纪纲王事,”用纺织经纬的方法,依法规、纲纪管理国家大事。再发展为成语“经天纬地”,本指以天地规律为根本法度,引申为具有文韬武略,能经营天下、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如庾信《庾子山集·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战阵勇于风飚,谋谟出于胸臆。” 古往今来,培养经天纬地之才,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

“自强不息、经天纬地”,是武汉纺织大学扬中华魂、育经纬人的传承精神之光耀;是学校主体刚健进取、奋发有为、永不停息精神风貌之高标;是培养经营天下、改革创新、服务人民、治国理政栋梁的崇高教育目标之昭告。“自强不息、经天纬地”,是我国惟一以“纺织”冠名的武汉纺织大学的人文底蕴,是其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本质特性、标志符号、大学精神,是独一无二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所在。

二、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丝路精神

凡大学都具有历史沿革性、文明积淀性、地域文化性,这是大学精神厚重的历史底蕴。武汉纺织大学植根于中华厚土、荆楚大地,是中华悠久的纺织文明、荆楚璀璨的纺织传统孕育的文化巨子,具有彪炳史册的历史底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指楚国先祖驾柴车、穿破衣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国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图腾。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丝绸业兴旺发达,丝织品美轮美奂。《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记:公元前4世纪,楚国丝织品经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传至希腊。古希腊包撒尼雅斯载:“惟赛里斯(中国)人用织绸缎之丝,则非来自植物,另有他法以制也。”介绍了中国人神奇的养蚕制丝方法。古罗马时期,楚人“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由地球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楚人谱写了中华纺织史的辉煌篇章,经丝绸之路远播亚非欧,造福全人类。张骞生于汉中,原属楚地,他继先人之传统,步楚人之踵武,艰苦卓绝“凿空西域”,铺就壮美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文明交流。丝路精神由“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楚人肇始,再由西汉时期的楚人后裔张骞铸就。

近代,列强侵华、屠戮掠夺,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抵御洋货、洋布侵蚀,力挽狂澜,振兴民族纺织业。1898年,张公亲自创办湖北工艺学堂,将农桑、丝绸织造教育纳入学校专业教学,由此揭开近代纺织教育新篇章。此后,纺织专业教育与国家兴衰相伴随,相继为中等工业学堂(1907年)、省立甲等工业学校(1914年)、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5年),抗战时曾西迁恩施,后建有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1949年)、武汉纺织学校(1952年)。1958年,正式成立武汉纺织工学院,1961年因自然灾害暂停办学,1978年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120年来,历经前60寒暑的坎坷曲折,后60春秋的跨越式发展,纺大人以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丝路精神,走出了一条可歌可泣的办学丝绸之路!

而今,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构想,秉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基因,正绘制美美与共的恢弘画卷、共创共享的人类图景。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丝路精神,逻辑地成为武汉纺织大学“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精神的特殊内蕴。

三、博学笃行、艺精技湛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大学的生命,否则必日渐凋零;博学笃行是大学的学脉,否则会荒诞不经;艺精技湛是大学师生的范式,否则将丧失报国功能。博学笃行、艺精技湛的科学精神,是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技术的统一,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表征。

博学笃行、艺精技湛是中华民族,特别是楚人的光荣传统。楚国丝织、刺绣、服饰,工艺精湛、美妙绝伦;曾侯乙编钟,黄钟大吕之声、鬼斧神工之作,寰宇震惊;老子哲学博大精深、辩证法思想摄万物之魂;庄子文章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屈原“楚辞”,情感挚热、瑰丽壮美、冠绝古今。唐代孟浩然创山水田园诗派,诗风清幽淡雅,李白誉其“风流天下闻”;陆羽首创茶学,研修茶艺,所著《茶经》风靡东瀛。宋代书画家米芾,书超妙入神之字,写清雄绝世之文;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中华文明举世公认。明代改革家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治国理政青史留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历经三十载,阅书八百家,著《本草纲目》泽被后人。清代地理学家杨守敬,学问渊博,精通舆地,擅长金石文字考证。……荆楚大地彪炳史册的人物、器物,充分体现了博学笃行、艺精技湛的科学精神。

博学笃行、艺精技湛是武汉纺大人的鲜明特征。纺大人弘扬前贤的科学精神,学科创新独树一帜、学者励志博览群书、教师垂范艺精技湛、学子创业出类拔萃、学校折桂捷报频传。近年来,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项;创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建构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承担大批国家基金、“973”和“863”项目,主持重点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一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纺织、印染、服装等学科水平领先;众多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产业创新、造福广大百姓、干群交口称赞。博学笃行、艺精技湛是纺大人的行为范式,是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精神的自觉呈现。

四、披肝沥胆、报国利民的奉献精神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基本功能。披肝沥胆、报国利民的奉献精神,是实现大学功能的保障、源泉,是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纺大精神的重要内涵。

反思武汉纺织大学历史,她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民族兴衰息息相关。她在灿烂辉煌的民族纺织文化母体中孕育滋养;在近代振兴民族纺织业的呐喊中应运而生;在抗战时毅然决然举校西迁;在新中国发展纺织业的决策中浴火重生;在自然灾害的困境中卧薪尝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凤凰涅槃、跨越式发展!披肝沥胆是纺大高尚的情操,报国利民是纺大神圣的誓言。

多少学者远赴欧美、东瀛攻读修炼,学成归来报效桑梓、扎根纺大,群星璀璨、光耀学苑;多少专家焚膏继晷攀登学术峰巅,千锤百炼潜心科学实验,“徐氏如意纺”即是突出风范;多少教师呕心沥血培养经纬之才,甘做园丁育人不倦,学生年年投票将优秀教师举荐;多少职员兢兢业业服务师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片片绿叶美化校园;多少才俊善于创新,16年连获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第一名,被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金匾”;多少校友感念纺大、点赞母校,2017年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武汉纺织大学位列全国200强、省属高校前3强;代代纺大人殚精竭虑,把纺织文明古国、当今纺织大国向世界纺织强国推进!……惟有披肝沥胆的情操,才能创建辉煌办学佳绩;惟有践行报国利民誓言,才能赢得社会好评如潮、国民感佩举赞!

“自强不息、经天纬地”是武汉纺织大学独有的精神。纺大精神有其丰富的内蕴和内在逻辑关联:扬中华魂、育经纬人的传承精神,是其对文化基因的逻辑嫡承;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丝路精神,是其对历史积淀的逻辑延伸;博学笃行、艺精技湛的科学精神,是其对学府命脉的逻辑秉承;披肝沥胆、报国利民的奉献精神,是其对高尚情操的范导、大学宗旨的赤诚!

二〇一七年五月九日撰写于南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