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
位置: 首页 > 正文
以坚持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化”增强道德“四个力”
时间:2012年05月09日 14:03
点击量: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我是一名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中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干部,业务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目的就是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开展道德实践、培育道德典型等方式,在全体公民中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对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形成了一些肤浅的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是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增强道德“四个力”:

  1.坚持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相统一,增强“道德”渗透力。

从抽象意义上讲,价值观是人们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所持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引领社会思潮,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回归现实,易于人民大众接受和实践,体现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习惯。基本道德规范就是调整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关系的行为准则,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维系。道德要求过高、内容不清晰、教育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是影响道德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必须突出群众性、体现大众化,教育内容要通俗实用、宣教形式要喜闻乐见、宣教方法灵活多样,以“小载体”讲“大道理”。

一是注重教育内容具体化。今年,我省即将颁布《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已启动“公民道德养成计划”,提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做好事”的道德风尚“18字”目标。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省公民道德纲要的基础上,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规范、可操作、易践行的基本道德要求,进而转化为市民守则、村规民约,使之成为本地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是注重教育对象全员化。目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机会多,而普通市民学习的机会少,特别是流动人口和农民群众接受学习的机会更少。我们要将理论宣传、价值观教育的视野拓展到各个阶层、群体,特别是要关注流动人群、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等。积极探索“平民宣讲团”建设,选拔一批在基层群众中认可度高、理论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老军人“五老”人群担任基层宣讲员,实现基层宣讲“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全民宣讲”的良好局面。

三是注重教育形式本土化。根据不同受教育群体的特点,采取市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如:我市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推广“王金法广播”、“老施讲政策”等做法,坚持说“普通话”和讲“地方话”相结合、坚持说“大理论”和讲“小切口”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来开展道德宣讲,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

2.坚持集中教育和形成常态相统一,增强“道德”影响力。

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基本道德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公民道德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实践中在集中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常态机制,确保公民道德建设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一是叫响“学雷锋活动”。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今年以来,中央、省文明委先后对“学雷锋活动”作了专门的部署。全国各地学雷锋活动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为传颂,涌现了一批批“雷锋式”的平民英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我们要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紧密结合部门和行业实际,抓住重大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群众,持续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标兵”和“学雷锋示范点”评选活动,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使学雷锋活动更加多样化、具体化、生活化。努力构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使“学雷锋活动”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时尚潮流,固化为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做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贯穿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项创建活动中。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原则,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文明出行、双十百千万万结对共建工程,使人民群众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参与主体,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评判主体,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享受主体,使精神文明创建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如:我市安吉县创新“文明家庭”激励机制,对评上的家庭分别给予信贷优惠、免费赠阅报纸、赠送书籍、宽带优惠、苗木赠送等10多项奖励,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的自豪感。

三是做深“我们的节日”。当前我国的青年人特别热衷过“洋节日”,对“中国节”似乎没有很大的兴趣,对“中国节”的节日文化内涵了解得也不够深。我们要加大对“中国节”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传统节庆日的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节日时代感、现代感,传承发展便于群众参与的活动载体,精心组织节日民俗展示、春节庙会、元宵灯会、清明祭扫、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群众性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3.坚持典型示范和普遍关爱相统一,增强“道德”感召力。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培育、挖掘、选树群众身边的典型是我们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群众比一般地讲道理、说理论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用典型教育群众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典型本身,用关爱来回报这些典型为社会所作的贡献。

一是创新选树载体。近年来,湖州着力打造好人之城、善行之城、文明之城,持续开展了“文明五心好公民”、“时代新农民”、“感动湖州”年度人物和“南太湖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了一大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道德典型。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5人,省级道德模范19人,市级道德典型400多名。到今年底,我市在省以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实现了三县二区的地域全覆盖和道德模范五个奖项类别的全覆盖。德清县“民间设奖”、“道德走亲”等典型做法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的专门批示。

二是拓展宣传途径。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通过组建道德模范宣讲团开展先进事迹巡讲、巡展、巡演活动,开辟“道德街”、“道德长廊”、 “道德模范网上行”,印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集、专题台历、挂历、贺年卡,创作以道德模范为原型的文艺作品等形式,让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走上讲台、走入农村、走进群众心里,不断扩大道德模范的知名度。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道德实践阵地建设,建成全国首个展示道德典型人物事迹的公民道德教育馆,创新开展“和美乡风馆”“乡风文明展示馆”“地域文化展示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道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有效推进了道德教育有形化和阵地化发展。

三是健全关爱机制。建立道德模范定期慰问、走访机制,制定出台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帮扶措施,切实保障道德模范的基本生活,强化道德模范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建议把道德模范纳入劳动模范的范畴,同等享受政府对劳动模范的各项补助优惠政策,倡导确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

4.坚持弘扬正气和加强监督相统一,增强“道德”约束力。

新闻舆论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道德领域的事件表明,新闻舆论运用得好,就能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运用得不好,就有可能对社会道德进步造成负面影响。“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新闻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使得公众在做好事时缺乏安全感。(有学者曾根据一项实验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建筑物的窗户玻璃碎了,又得不到及时维修,人们就可能受到暗示和诱导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而这些破碎的窗户会给人们造成一种混乱无序、无规则可循、麻木不仁的心理感觉,导致更混乱的局面。“破窗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出现,都会传递某种负面信息,负面信息蔓延开来会形成不良环境,而这种不良环境又会对人们产生诱导,致使更多人产生不良行为。)

而近期“最美妈妈”、“最美爷爷”、“湖州最美夫妻”等先进典型高密度、立体化的集中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运用新闻舆论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它弘扬正气的作用,又要发挥它加强新闻监督,抵制歪风邪气的作用。

一是强化新闻监督。注重舆论氛围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作用,注重正面宣传,注重引导道德热点现象,规范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旗帜鲜明地批判不道德行为,发动媒体和社会各界参与点评,形成强大的正面社会舆论,大力弘扬社会正气。

二是强化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市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组建社会监督员团队,引导他们评论、评议不文明行为,组织发动市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人,人人是监督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如:我市在市级以上文明村镇(社区)建立“道德评议会”、“道德门诊”等载体,对失信现象、赡养老人、歪风习俗等问题进行道德评议,被誉为市民群众自己的“实话实话”。

三是强化行政监督。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建立党员干部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规范和考核机制,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进行道德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相挂钩,通过制度促使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践行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真个社会的道德楷模,为群众作出表率。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沈铭权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