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关于贯彻落实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若干措施
时间:2024年07月03日 09:24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19〕41号)、《湖北省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若干措施》(鄂发〔2021〕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把握重点任务,筑牢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的坚实基础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开展“百生讲坛”等活动,做好学校与宜都市“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建设美好纺大而努力奋斗。

2.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运用理论宣讲、新闻宣传、典型引领、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之中,为加快建设美好纺大提供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

3.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读经典、诵经典、传经典”等文化教育活动,以传统节日、重要民俗纪念日为契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播,结合学校艺术类学科专业优势,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课程。

4.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充分利用“阳光人文讲坛”等平台,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课、团课、主题班会等作用,利用好档案馆、图书馆等史料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构筑共同精神家园。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精神,号召广大师生发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纺大精神,提振全校师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深化教育引导,拓展固本谋远、广泛参与的渠道载体

5.夯实德育阵地。全面推进学校“五个思政”建设,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考评,突出师德养成,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评,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建设优良校风,用“崇真尚美”校训励志,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6.推进家风家教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寻访“最美纺大家庭”“最美纺大人”等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开展“寻找最美家风故事”家校融合主题活动及传家训、亮家训、评家训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自觉传承中华孝道,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7.注重典型引领。积极选树师生典型,深入开展“感动纺大年度人物”“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等系列评选活动,向“荆楚好老师”“荆楚楷模”“湖北好人”“洪山好人”“江夏好人”等表彰活动推荐先进事迹。邀请“光耀新时代”荆楚楷模走基层、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等来校举办“道德大讲堂”,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专题展览、事迹报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师生典型,用身边人教育影响身边人,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完善典型发掘机制,选树师生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推动形成新时代“最美风尚”。

8.强化舆论引导。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学校各方面的新闻报道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围绕师生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加强舆论引导和校内媒体监督,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弘扬真、善、美,有力鞭笞假、恶、丑,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传播的良好舆论环境。加强对全校师生通讯员培训,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9.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完善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着力打造“一院一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巩固和深化“融融校间情”“时尚文化节”“环保科技节”“悦读纺大”、《织梦》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的创新成果,打造一批兼具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品牌,发挥文化辐射及引领作用;推进体育和健康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好纺大千人啦啦操、太极拳、阳光长跑、师生运动会等传统群体活动,丰富师生文体生活;重点支持一批以学术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推进优势学科文化“走出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品牌活动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10.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功能。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电子屏以及各类讲坛、论坛等宣传阵地,发挥武汉纺织大学“学习强国”号学习平台、“三微一端”等新媒体作用,挖掘纺织科技馆、荆楚非遗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绣)传承基地等特色展馆和项目育人资源,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师生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11.抓好重点人群教育引导。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把政德建设贯穿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政德修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加强全校教职工特别是知名专家学者、海外引进人才、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等的思想政治引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自律。

三、推动实践养成,开展务实有效、丰富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

12.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养成“排队守序”“礼让行人”“垃圾分类”等好习惯,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积极推广文明餐桌礼仪和文明用语,倡导“分餐制”、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形成节约适度、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开展“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浪费粮食”等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推动学校各类场馆设施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增强师生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

13.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坚持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新风,抓好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丰富师生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积极申报全国文明校园,不断提升文明校园创建质量和水平。强化校训校歌校史校风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师生在围绕学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上作出积极贡献。

14.持续推进诚信建设。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推进个人诚信、科研诚信、学业诚信建设,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制度环境;引导广大师生自觉维护学术道德规范,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形成防范体系;完善诚信教育体系,开展考试作弊专项治理工作;将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培养师生诚信品质。

15.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常态化开展。广泛开展“学雷锋月”“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文化支教、环境保护、“三下乡”暑期实践等,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网络,引导师生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16.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认真组织宪法宣誓、入党入团等仪式,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组织开展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规范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和国歌奏唱,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在建党节、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期间,精心组织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走访慰问烈士遗属等活动,激发爱国热情。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围绕“五四”青年节、公民道德宣传日、宪法日等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

17.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围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绿色环保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将生态文明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靡之风,拒绝浪费行为,广泛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宣传引导,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引导师生为建设育人环境美的“美好纺大”贡献力量。

18.提升对外交往文明素养。按照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要求,宣传学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守则规范,引导师生在境外旅游、求学、经商、探亲中,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注重言行举止和礼仪礼节。培育师生健康理性心态,引导师生在各种国际场合的涉外活动和交流活动中,树立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四、规范内容渠道,建设积极向上、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

19.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积极开展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校园网络空间。加强对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主流,让公民道德浸润校园网络空间。

20.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建立和完善学校师生网络行为规范,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加强师生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建设。要求各二级单位文明办网,推动各二级单位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法规范管理传播渠道。努力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21.丰富网上道德实践。积极培育和引导互联网公益力量,践行“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扶贫”等网络公益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师生的道德情感意愿,壮大网上正能量。开展网络公益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师生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推动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22.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持续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生态,捍卫网络安全。加强学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和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引导师生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营造讲法治、重道德的健康网络环境。

五、完善制度保障,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良好环境

23.增强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组织修订完善学校《学生手册》《教师手册》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师生的准则意识、律己意识,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矩。强化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

24.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舆论监督等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行为。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特别是对于损害国家尊严、出卖国家利益的极个别师生,依法依规严肃惩戒。

六、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25.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统一领导、协同配合,担负起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责任,将公民道德建设纳入学校全局工作谋划推进,有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大担当、更好作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

26.加强督促指导。要加强督促指导,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推动形成公民道德建设蓬勃开展、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